中年發福、血糖血壓開始不穩,營養師薛曉晶表示,本月(9月)的研究發現,藍莓可以守護代謝健康,因為它內含的多酚等抗氧化物可以保護心血管、維護代謝功能、調解腸道健康,進而預防心梗、中風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保護肝臟與腸道等器官。
薛曉晶在其臉書表示,9月份最新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》的研究指出「藍莓多酚療法」,藍莓不只是水果,更是代謝健康的超級英雄。隨著年齡增長,許多人開始面臨腰圍失控、血壓、血糖亮紅燈的「中年三高」困擾,這些背後都隱藏著無聲的殺手「代謝症候群」。
她表示,全球約1/4的成人受代謝症候群影響,肥胖、血脂異常、胰島素阻抗與高血壓常結伴而來,大幅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然而,藍莓不僅口感清爽,更富含珍貴的「花青素」與「多酚」,能透過抗氧化、抗發炎、調節腸道菌這3大機制來改善血糖、血脂與血壓。
薛曉晶並說明,科學實證指出,藍莓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強大潛力。
1. 血管與心臟的守護者:《Food Function》2014年的研究指出,單次攝取300克藍莓,即可抵消抽菸對血壓及血管功能造成的損害,展現即時的血管保護效果。
2. 糖尿病與血脂的剋星: 2025年9最新的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》回顧研究更顯示,每天持續攝取150克新鮮藍莓長達6個月,能有效改善內皮功能、降低動脈僵硬度,預估可降低12~15%的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3. 腸道健康的調節者:《J Agric Food Chem》(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)2023年的動物實驗發現,藍莓中的花青素能調整腸道菌群生態,進而提升胰島素敏感性,有效減少脂肪堆積。
至於正確吃藍莓的方法,薛曉晶說明如下:
• 最佳型態:全果連皮最優(果皮是多酚的寶庫),凍乾粉次之,低糖飲品與果醬效益最低。
• 成熟度:選擇成熟度更高的藍莓,花青素含量更豐富。
• 日常攝取:藍莓葉雖多酚含量更高,但主要以萃取品形式存在,日常飲食仍建議以果實為主。
轉自此處